关于退兵的理由,孙权也说得非常直接。由于丧失了进一步攻取樊城和襄阳的希望,孙权在彼处停留已然没有半点益处。
其二,孙权准备回到武昌称帝。
孙权在信中说得直接,此番在得了天时、灭了魏国荆州水军的前提之下,还未能取得襄樊之地,对于吴国来说,继续进兵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
加之因为战争,吴国与魏国此前几年的表面上维持的良好关系已经破灭,再也没有必要顾及魏国的考虑。他已经请人选了一个极佳的日子,明年二月十六日,在武昌登基称帝。到时请刘禅和诸葛亮从成都和白水相府中派人到武昌观礼。
若魏国来攻,那便来攻吧!
其三,孙权劝诸葛亮也退兵回军,称这几年的战争对吴、对汉来说,都消耗甚大,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以待天时和北方有变再做打算。
而且,孙权还将鲜卑降服、魏国皇帝曹睿上半年亲征灭了辽东公孙氏的事情,也一并说出来了。
平心而论,孙权在信中所说种种,从他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有道理可论的。这些时日下来,诸葛亮也明显能感觉到军中的悲观情绪。
事情的关键,还是在战损比上。
按照下辨之战,与前几日在故道水旁与魏军狭路而战的损失,对大汉军队来说,并无半点划算可言。汉军将士在白水练兵两载,进步斐然。但魏军依旧敢战。
如若长期这般对耗下去,以蜀中之力,根本就对耗不起。
也到了该撤军的时候了。
诸葛亮又叹了一声,抬眼看向军帐中依旧愤慨的列位将领与府属们:
“诸位。”
杨仪听闻诸葛亮发声,当即转身向后,音调升高喊了起来:“肃静!”
众人也随之默不作声了起来。
诸葛亮道:“今年魏国多事,关中大旱乏粮,荆州、司隶、豫州又多雨而有洪水,此等良机不容错过。本相禀明陛下之后,进兵北上,先克武街、再取下辨、后占河池。在下辨城外击破魏贼张郃、陆逊部,又在故道水旁抵御曹真,战果斐然,实为上天庇佑、将士用命之故。”
“本相与孙权相约攻魏,而孙权却置大局于不顾,实乃可恨!待回军之后,本相会亲自写信驳斥孙权此举!”
“今年北伐可谓大胜!待本相领兵回军之后,定会向陛下奏明诸位之功,爵赏、增邑,还请诸位耐心等待一二。”
对于这些群情激奋的将军们,将他们的怒火转到孙权的身上,无疑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当然,在宣布撤军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