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科举,因大明与蒙古和谈,殿试的主题核心便是:俺答封贡……
殿试策论,向来都是紧跟时政,讲究经世致用。
当下之时政,自然是新政改革。
所以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等人提供的殿试主题基本都是围绕新政的考成法、丈田法、给驿条例、一条鞭法等等。
沈念也是以考成法为背景,拟定的考题。
哗啦!哗啦!哗啦!
小万历翻阅过读卷官们准备的三十多道殿试策论题后,眉头皱起,摇了摇头。
“众卿,朕觉得这些策论题都有些空泛,朕看到这些策论题目,便能想到考生们的答案,大多都会与官员们呈递的关于新政的奏疏内容无大区别,如此拟题,过于保守,诸位是否还能想出充分展现考生才情而非知识储备的策论题?”
空泛?保守?
顿时,一众读卷官都语塞了。
甚至有人根本没明白小万历所言的“展现才情而非知识储备”是什么意思。
殿试试题,历来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这时。
马自强补充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考生们答这些题,易引用当下官员们的观点认知,比拼的多为对当下官员奏疏的了解,而非个人对于朝政的见解。”
小万历点了点头。
“近日,京师的街头巷尾,售卖与新政相关文书的书摊,比以前多了数倍,一些文书,打上元辅的名声就能迅速售卖一空,还有人伪造沈编修的文章,称朕最中意这些内容,显然是为了投朕之所好。”
当下的小万历,很喜欢派遣锦衣卫隐藏在街头巷尾,百姓中间,聆听民声民情。
京师当日发生的一些大事,他当天晚上便能知晓。
沈念听到小万历提到自己,不由得无奈一笑。
京师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手段都能想出来。
沈念多次在小报上见过模仿自己风格所撰写的文章,虽不能以假乱真,但足以哄骗那些对沈念的了解只有一丝皮毛的读书人。
这类小报黑作坊,顺天府查到一个便封禁一个。
但奈何此种伪造买卖,利润太高,封禁一个,就会再冒出一个。
俨然如雨后春笋一般。
小万历又补充道:“另外,出身平民之家的考生根本无法与出身官宦之家的考生相比,朕觉得不公平,朕想听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
听到此话,马自强等人都不由得看向沈念。
这句“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正是沈念在日讲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