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愿意把两个营的火力,调到一营附近训练什么的。
主要原因在于陈钧资历太浅了,就算加上他军校四年,到现在也就四年零几个月。
这点资历若是放在其他同志身上,顶多也就是个实习排长。
好家伙,一个相当于实习排长的资历,带一个一千多人的合成营就已经够冒险了。
若是再安排两个营过去,每天训练集中起来的人数比一个步兵团都多了。
能够调动战车的数量,更是堪比一个旅。
一营营长赵子恒有多少能力,陶军明很清楚,他压根压不住这么大的规模。
那也就是说三个营的训练日常。
都要压在一个副营身上。
一两千人每天先不说弹药损耗,就说凑在一起训练的动静,陶军明就不得不上报到集团军。
这也就是试点营,有一路绿灯的帮扶政策了。
搁平时,陈钧这种要求别说是申请通过,就是说出来能不挨批评,都算他运气好。
炮营和坦克营的调动正在规划,最近一两天肯定是不会有啥动静。
毕竟,就算集团军那边申请通过了,旅部也要看看陈钧这边,怎么把一千多人的合成营,给彻底安顿下来啊。
就在旅部这边商议的空挡。
一营第二批人已经运到了,车炮场外围,一辆辆运兵车排成长队。
从各单位抽调过来的老兵,正在各自领头干部的带领下,一一集合。
这种情况之前一营的干部都经历过一次,所以这回也算是轻车熟路。
营长赵子恒,教导员林金华这两人级别高,资历也老,自然担负着寒暄的任务。
甭管跟人家带队的干部熟不熟,这几十里地把人送过来,好歹也要过去让根烟,说说话啥的。
至于四位连长,对了,顺带提一下,何应涛这次没翻墙,可能是年龄大了些,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了。
昨天晚上晚饭前就已经归队。
几个连长带上老兵一一去接收老兵,整队,登记,点名,忙的团团转。
就陈钧没啥事干。
他资历低,过去跟带队干部搭话有点不合适,但职位又高,去整队也不合适。
毕竟,再忙也轮不上他一个副营长挽起袖子,大喊着整队啊。
所以,他干脆在一旁看着。
目光从新调过来的老兵身上,扫一遍又一遍,打算看看这批调过来的战士,整体情况怎么样。
“又调过来这么多人,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在车炮场做数据登记的李海瑶,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