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自然也是支持我等新儒学说的拥趸,那我们自然愿意接纳他们,不会因文化程度、职业贵贱来抵触他们的加入。”
不靠着这群百姓,他们拿什么来获得这最终的胜利?
看到许不忌这般说,朱允炆便知道,他暗中掀起这次大运动的所有目的都达到了。
“你就是常熟县那位许不忌许文暹?”
方才双喜宣诏的时候,读到这许不忌的名称封赏,后者走出班列谢恩,这张脸朱允炆便记了下来。
看到皇帝似乎听过自己的名声,许不忌激动的难以自持:“回陛下,是草...正是臣。”
他想说草民,但一想到自己现在都是通政司的右参议了,马上便改口。
“你的所有文章和你在常熟、在苏州府的话,朕都听了,写的非常好。”
朱允炆先是温言鼓励了一番,随后便说道:“朕记得你曾经说过这么一段。
兵戈战甲,乃匠户所铸。
粮食补给,乃百姓所耕。
金银之物,乃商贾所缴。
大世之基,乃天下万民。
这些东西,都跟旧儒没有任何关系,朕没记错吧?”
许不忌连连点头:“确实如此,陛下日理万机,仍能记住臣之微末浅见,实不胜荣幸。”
“朕觉得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朕的想法,其实跟你的这段话非常的贴合。而你的这番话完全可以精简一下,便可拿进你们新儒的学术思想之中。”
朱允炆身形后仰,手指轻叩御案:“新儒之中,士农工商都有,而你之前那句大世之基,乃天下万民。可谓是让天下人醍醐灌顶。没有你们这些士子在思想文化上进行宣讲鼓舞,这天下碌碌众生,哪里会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你这句话确实为一句至理名言,天下人又哪里会愿意追随你们呢?
因为他们追随你们,也因为你们的团结一心,这才摧毁了那群毒瘤一般的旧儒。而你们都是我大明栋梁,因为你们都是坚定不移的实干派,你们的胜利,是实干战胜空谈的有理证据,你们用行为诠释了实践的重要性,朕的观点只有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打朱允炆嘴里说出的这八个字言简意赅,让奉天殿里一片寂静,随后都各自眼亮起来。
皇帝说的有道理啊。
“士学之人传播文化,教书识字,这是思想上的实干,没有文化的牵头,天下的百姓就不知道该往哪里奋斗。
百姓耕地种田,咱们才有粮食吃,人不吃饭就没有力气,那干有思想也就无法去实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