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的各种资料。自己规定的下班时间到了之后,实在闲得难受,就啃《人类发育说明书》。反正是完整版,内容丰富得不得了。
那天一大早,他还躺在床上,就看到陆师兄发过来了一篇很长的回复。于是赶紧起床洗漱。
趁着早餐还在微波加热的时间,他从冰箱接了一大杯冰豆浆,坐在早餐桌前,一边喝着豆浆,一边用手环悬空投影,认认真真地看师兄的长篇留言。
陆师兄一开始解释了一下,这么久才回复,是因为他又随船下深海里采样了。
这是才从海里出来。
然后他就开始批评兰泽同学。
一开始倒没明着批评。只是分析了半天,生物抵抗核辐射的不可能。
兰泽一边看一边苦笑。陆师兄说得当然都是对的。现在的地球生物,在总体上,抵抗核辐射的能力约等于零。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这个荒凉死寂的宇宙中,不畏惧各种透骨而来的宇宙辐射;之所以能在地球范围内可劲地浪,繁衍众多;——那只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层。
如果把地球当做一个大细胞。大气层的防辐射效果倒是挺不错的。
只有一些特定的物种,对特定类型、特定强度范围内的辐射有一定防护能力。举例而言,紫外线,本质上就是频率低一点的伽马射线。植物的抵抗能力就比光着身子的人类强太多了。
不然,人类的皮肤癌哪来的?
可他兰泽也没错啊。现存生物那么有能耐的话,还要他设计师干嘛?
他还是趁早减个肥,当专职健身教练去得了。也没本事管自己脑袋上头发白不白了,认命吧。
紧接着陆师兄直接熊他:
——你说你一个做设计的,地球上基因库里没有的东西,你拿什么去设计?
——超出生命极限的能力,总不能脑子一热,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生物设计界的现状,陆师兄还是挺了解的。
所谓设计,就是把现有基因库里查明功能的基因搬来搬去。从同类生物不同个体之间搬来搬去,从不同类生物之间搬来搬去。早在二百年前,这活就有人干了,那时候叫“转基因”。
自从“转基因”三个字引起老百姓的恐慌,被黑化以后,生物界逐渐放弃了“转基因”这个词。也尽可能避免使用诸如“移植”基因、“接入”基因等一系列和“转基因”相似的用语表达生物学的操作性概念。
“基因修饰”的说法流行过一阵子,现在流行叫做“基因设计”。其实,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