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知府嘴上说要亲自登门致歉,当然不可能真这么做,他到底是一方父母官,而且亲没订成这种事,到底不怎么光彩,最好是两家把这事紧紧捂着,不让外人知道,可孙知府要是屈尊降贵上刘家来,事情就捂不住,到时候只会传得沸沸扬扬。这对刘青的名声只会更不好。
不过孙知府人没来,却送上了一份丰厚的歉礼,道歉信也写得非常诚恳动人,应该是让人润色过了,连刘大爷他们听刘延宁读完信,心里都生不出埋怨之意,只能感慨命运不公。
“这知府老爷……也是不容易啊。”沉默许久,蒋氏先出声感慨,刻薄如她都没有怨言,可见其他人的心情。
李氏虽然能理解,但还是克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掩面而泣:“是我们青青命不好……”
“延宁他娘。”刘大爷敲了敲烟杆,沉声道,“青青福气大着呢,都说好事多磨,别遇着点小事就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刘延宁面带笑着安慰他娘:“爷说得对,这是好事,那君山书院同旁的书院自有些不同,天子帝师曾在书院开坛授课,孙三少如今有幸进入君山书院,得名师指教,他日只需苦读钻研,科举不在话下。”
“孙知府也是为咱们考虑,才这般如实相告,他说一年后,孙三少或许能够找到机会回家一趟,这不过是安慰咱们。孙三少因为守孝,错过了今年的院试,下一届院试便在两年后,他恐怕只有那个时候才能回来……”
刘延宁话还没说完,蒋氏已经摇头:“等不了等不了,谁知道两年后又有什么意外?”
刘大爷也很赞同这话,他觉得和知府大人家的亲事这般不顺,想是天意如此,就算知府大人诚心求娶,他们也不敢再等了,耽误了青青的大事可不行。
难得知府老爷这么大的官,还这般为他们着想,建议他们不妨再相看几家,若是孙三少从君山书院回来时青青未同旁人定亲,想是上天成全,到时候他们祖孙必定登门提亲。
都说父母官一言九鼎,刘大爷他们也没有怀疑,心里反而还有些感激,至少人家替他们把后路都想好了,再不满足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李氏听他们说了许多,也转过弯来了,收起泪意,转而问刘延宁:“那君山书院这般,为何江先生不叫你同去?”
刘延宁特意提了孙韶渝的举荐信是她师傅给的,就是为了把话题引到这上边来,家人因为不知道师傅的出身,心中没有底气,连孙知府的青睐都叫他们诚惶诚恐,现在结亲之路又不顺了,刘延宁也怕他们大失所望之下,失去了往常的淡定和清醒,在青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