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计划更有信心了。
张玺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贝类科学家,中国贝类学奠基人。1
之前周兴海拿给她的资料中,有一本书叫《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就是张玺先生和另外两位先生合著的。
能够成为张玺先生的学生,孔令生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刚才李胜说他在研究白蝶贝的人工养殖,若是结合她后世对白蝶贝养殖的了解,说不定他们联手可以提前攻克白蝶贝人工养殖技术。
这么一想,姜安宁对这位孔同志更加感兴趣了,李胜这么说正合了她的心意。
“我有一些关于珍珠贝养殖的事想请教孔同志,不知道孔同志方不方便?”
孔令生之前听李胜说姜安宁想人工养殖白蝶贝,当时就想认识这位厂长,本来还想着等下个月研究所的珍珠贝展示会议上,请李胜引荐,没想到今天碰上了,当即道:“自然方便。不过,可能要劳烦姜厂长稍等一下,我们还有些工作没做完。”
“这没什么,正好我也要和萧队长他们去看看海鲜鸭,那我们一会儿忙完各自的在大队办见。”
“可以。”
约好时间,姜安宁跟着向阳渔业大队的人继续查看海鲜鸭的情况。
向阳渔业大队的这片红树林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是天然的海鸭养殖场,每天都会潮涨潮落,滩涂上会遗留下许多的小鱼小虾小蟹等海鲜生物。
每当这时候,大队的人就会打开鸭棚,让这些鸭子出去觅食。
大队长萧金明提到这些海鸭,那张被烈日海风侵蚀的略显沧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首批我们一共养了一千多只,中途因为生病和台风洋流等影响,活下来的有六百多只。这都多感谢工厂请陶专家帮忙,要不是他们,今年根本活不了这么多鸭子。”
向阳大队的这片红树林占地宽广,非常适合养殖。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多,但海鸭养殖风险大,养殖过程中,雏鸭容易生病,一生病就要隔离开,基本很难活下来。第一批养殖成活率这么高,姜安宁她们也很意外。
“大队长您啊就是太客气了,当初要不是你们信任我们,愿意带头扩大海鲜鸭的养殖,我们现在哪里有这么多海鲜鸭可以卖。”姜安宁代表工厂表达了大队的信任,“这只是第一批,后续还要仰仗大家养鸭。”
海鲜鸭的饲养不像普通鸭,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养,海鲜鸭必须养在有红树林的地方。
一方面是这里海水干净没被污染,另一方面红树林退潮后滞留的海洋生物多,可以为海鲜鸭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