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几人赶紧加入挑选。
最后拉拉杂杂挑了五六个大玻璃罐,还有二十个一斤装的小玻璃罐。这些小玻璃罐除了她和阿曼私人买的五个,剩下都是副业组的。
等姜安宁她们挑选完,苏大爷把姜安宁叫道一旁,小声道:“小姜同志,有批出口到海外的海鲜罐头和肉罐头没达标,厂里拿来处理。你们要不要?”
出口到海外的罐头,就算没达标,那也是好东西。
别看羊城罐头厂火爆,但大部分罐头都远销海外用来赚外汇,真正面向老百姓的数量很少,不仅要凭票证购买,买到的也大都是荔枝、芒果之类水果罐头。海鲜罐头和肉罐头除了碰运气,还得有关系才弄的到。
姜安宁吞了吞口水,小声道:“要票吗?多少钱一罐。”
“不要票。肉罐头不分种类都是八毛,海鲜罐头六毛。”
这年代的罐头都比较实在,一个罐头一斤左右,通常为了防止缩水,出厂的重量会比一斤多一点。八毛一斤也就一般的猪肉钱,绝对是捡漏了。
姜安宁直接说要,但凡多犹豫一秒都是对肉的不尊重,“谢谢苏大爷。”
苏大爷摆了摆手,“不用谢。一会儿我带你们从小门进去,别声张。”
过去他帮过很多人,也收到过不少人的感谢,但没有一个人有姜安宁用心。这瓶虾酱虽然不是多贵重,但却送到了苏大爷心坎上。这样用心且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也愿意多帮。
姜安宁点头如捣蒜,和苏大爷约好后,喜滋滋去找阿曼他们,把这事儿说了。
听到有肉罐头,阿曼,尤其是几个小战士眼睛都亮了。他们每个月都有工资,用钱的地方不多,就是缺油水,想买都没地方买。
结完玻璃罐的钱,姜安宁几个跟着苏大爷进了罐头厂。处理的这批罐头每种数量不多,最多的才一百多罐,但种类倒不少。
猪肉、午餐肉、去骨文昌鸡、清蒸东山羊、豆豉鲮鱼、九节虾等等,十几种。
姜安宁每样肉罐头都买了三罐,其他的海鲜罐头也捡海鲜市场上没怎么见过的要。
要不是规定每个人每种只能买三罐,姜安宁都想再盘几罐。这样的机会可不常见。
姜安宁选好后,其他人还没选好,她先到一旁等待。
路上有人推着一筐一筐的海鲜进来,有马面鱼、石斑鱼、兰花蟹……
她望了望来人的,灵机一动,问:“苏大爷,罐头厂的海鲜都是从哪收购来的?”
“你说这些?”苏大爷是罐头厂的老人,儿子也在罐头厂当领导,对这些很清楚,“这些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