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破桎梏之机就在眼前,又何必疑虑?”
越是表现的迟疑,越等于质疑河北人的忠诚。
袁绍自然明白,遗憾说道:“此前念与袁术同宗之情,使我险些因私废公。今赵氏举西州义兵讨伐逆臣,我自当助力、声援。遣使西州,撤上党所署长吏,由赵氏遣贤良赴任。如此,可表河北心迹。”
沮授长拜:“明公英睿,料想大司马也非器量狭隘之人。”
闻言,袁绍也是勉强笑笑,或许还真能将袁熙、高干从赵基那里捞回来一个或两个。
赵氏本身就对上党没什么兴趣,否则也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刚刚结束的上党冲突,吃亏的只是吕布和张杨。
随即,袁绍就问:“何人为使比较妥当?”
沮授等人有备而来,汝颖人又在许都骚乱中有不好的风评,可能与赵基那边会有些误会。
所以荀谌一副思考模样,而审配率先开口:“有赵国赵庸赵元休,精明练达善于言辞,系赵氏同宗,可以为使。”
“若无别人,就征辟此人为幕府从事,以事西州交涉。”
袁绍开口,见荀谌这边也没有异议,就又说:“稍后引此人来,我当面授予机宜、应对。”
“喏。”
审配应下,他也清楚袁绍的难处,只能口口声声以西州、赵氏来代指赵彦、赵基祖孙,根本不可能称呼对方为大司马。
口中称呼对方为大司马,这对袁绍来说实在是太过于为难人。
不止是袁绍,袁术那里也是类似。
哪怕被击败,也不能在嘴上吃亏、服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