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镇小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四五年,为了给在上海的孩子赚点房贷钱,才托亲戚顾主任找了这份工作。
徐腾前几天闲着无聊,和自称是围棋高手的他下了一盘,杀的他当场吐血三升,两天都没有回过神,现在终于可以坐着看好戏,哈哈坏笑。
“晕,您都不打我电话!”徐腾真被他给吓着了,匆忙去抢电梯,幸好是夜里12点半,三部电梯都在空置状态。
他的宿舍是14层最靠北的那一间,原本最安静,此时却格外热闹,挤满人。
门是开着的。
“中国经济最少还有二十年的高速腾飞期,所以这二十年,你们不用担心找工作的问题,前两年可能是会辛苦点,工作可能不太好,但只要你们熬过这个难关,后面都不缺乏好机会。”
“我们学校不能光顾着给你们找工作,还是要立足长远,培养一批在这二十年里,能抓住机遇的创业型人才,创业不一定就是创新,不一定就是高科技。并不是说,你们不是博士,不是海归,你们就没有办法创业,这个想法不对。”
“我在学院囤积了四千多亩地,后面至少要拿出一千亩,支持你们创业,学校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学校也要有信心,我们要做中国的斯坦福大学,培育中国的创业精英。”
“你们这一届是我担任院长招收的第一批,里面有很多学生,可以说是我非常看好,有创业精神的这样一批青年。所以,我是非常积极的联系你们,确保你们能来我们学校求学,给学校一个机会,和你们共同成长。”
这话说的多好听。
一听就是蒋宁远那种久经世故的大知识分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徐腾岂能不知。
蒋院长的压力山大,十年后,每年要有三四亿的收入才能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转和继续投入,除了靠高额的学费、住宿费,靠周边地产的商业开发,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老招数的搞三产。
过去讲搞三产,现在讲创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换个更时髦的说法罢了。
徐腾慢慢走进宿舍,不声不响,只是来当一个听众。
蒋宁远也讲的口干舌燥,低头喝茶,余光打量着学生外围,站在门口的徐腾,“回来啦?”
刚才还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这一句又变得阴沉了,冷冷的像是满清总督,话里藏着话,得靠听话的人自己琢磨。
“回来了。”徐腾点头,挤进围在蒋宁远周边的学生群,心里琢磨,你这老家伙不去省委当官真是可惜了。
5栋14层都是国贸0101班和0102班的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