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考虑过的。
当时陈部长就反驳了。
“心性上,组织上考察了很久,就不跟你说了,跟你说点现实的。
你有从商经历,那我就问你,你在上海在日伪,没有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你觉得你这生意能不能做下去?
你当是去开联络站,开个书店呢,你和何芸搞个夫妻店赚个百八十块就行了?
当你赚钱赚到一定数字,哪个生意不需要关系,哪个生意不需要人脉?没有这些,上海日伪的掠夺你们扛得住么?
这是对于第三人必要性的解释。
然后关于人选,为什么是顾砚声。
首先是年龄,每一个经验丰富的潜伏人员,都是在关键岗位,轻易是不可能调派位置的。
组织上就算努力把人从别的地方调去上海,你有没有想过,本身这个人身上就可能藏着危机,那到时候就是连累你们两个一起被做掉,所有心血全部白费。
派顾砚声,恰恰是为了你们的安全,背景干净,在通过日伪部门任用审查的时候,这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反正,当时陈部长这么说,陆博文也就只能这么听。
心里大概也并不是太认同,不是不认为陈部长的说法,主要是觉得敌后顾砚声这个新兵蛋子不安全,给人极大的不安。
以至于,他和顾砚声其实不怎么说得来话,起码没到好朋友的地步。
不过现在一道歉,这算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主动缓和关系,还是好同志嘛。
顾砚声微笑,“革命同志,不计较这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