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朱可一同去洛阳算了。文舒,让他们何时前去?”
王昶淡淡说道:“倭国之人与肃慎之人来到辽东,又不是来拜访你我的,乃是来洛阳朝觐天子,进贡物产的,你我在襄平留着他们有何益处?”
“稍后遣人去盘问一番,若这些人都无什么异常之处,就让他们明日一早启程吧。先去辽隧,在那里领了冬日过傍海道的车马和粮食,再走宾徒、碣石、临渝去辽西郡。”
“若是他们走的快,两个月应该能到了。”
王雄点了点头:“就按文舒的意思办。那董胄上任之后没做旁事,先在碣石留了数百人屯驻,又在傍海道沿途设了几处行人往来的补给之地。没想到这还没到年底,便要用上了。”
王昶道:“这董胄不是素称庸碌吗,还是从颍川太守的位子上被黄公衡弹劾来的。此事也未必是他本人的主意,说不得是董太尉的想法。”
“子不如父。”王雄嗤笑一声。
王昶也跟着笑了起来:“元伯兄家的长子长源(王浑,字长源)与我长子同名同姓,都唤作王浑,倒也是天下极为巧合之事了。”
“长源博学多思,若我家浑儿能似长源一般,我家日后便可兴盛了。”
王雄笑道:“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都是王氏,应为一家。虽然你家浑儿年幼居在洛阳,但你那侄子唤作王沈的,不是就在襄平吗?”
“让我家王浑与你侄子王沈,一同作为州吏领着倭国、肃慎使者前往洛阳,岂不更妙?”
“甚好,甚好。”王昶也笑了起来:“就按元伯兄所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