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在培养舱中生长,他们的基因被精心调整,确保他们的身体能够承受后续的机械改造。
他们以类克隆技术进行定制化培养,并且被快速催熟,在这一过程中记忆灌输装置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灌输进大量的医疗知识,等到他们成长为合格的成年体之后,也获得了完备的知识体系。
这些医疗知识一部分来自于被处理的血誓修会成员,毕竟他们作为一个扎根基层数百年、以医疗为主打传教手段的教派,在这方面的积累还是很过硬的。
他们的经验被提取,他们的技巧被复制,而他们的记忆则被转化为数据,输入到新一代机仆的沉思者阵列中。
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阿斯塔特战团药剂师们的总结,他们根据战场上多变的复杂情况整理出了一本医疗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战场上的常见伤势处置办法。
而现在,这些知识也被植入了机仆的思维核心,让它们能够在战场上快速判断伤势,并采取最有效的救治手段。
经过简化之后这些内容被刊印成册下发到每一个大头兵手上,确保他们能够学会如何在战场上对战友进行急救。
而这部分知识灌输给机仆,无疑也使得医疗机仆能够处理更多、更复杂的情况。
当然,定制版灌输的内容会更多,甚至会有根据个人健康状况专门调制的针对性医疗机仆,但这种高端货就不是一般大头兵能够享用的了。
这些经过了知识灌输的原材料会被拉到生产线上进行改造,切除前额叶、安装各种义体和设备,以及最重要的沉思者阵列使其保留基本的思考判断能力,最终变成以一台医疗机仆。
尽管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最终走出生产线的医疗机仆价值不菲,尤其是专门定制的类型更是达到了一个一般行星总督都能肉疼的价格,但这种医疗机仆的出现却在第一时间填补了远征军在医疗资源方面的严重空缺。
至少这下,战场上的轻伤员不用担心得不到治疗,重伤员不用担心自己只能等死了。
他们在战场上会有战友在他们受伤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运到后方之后还有经过了星际战士药剂师培训的军医进行治疗。
如果军医没有时间治疗他们,那他们还可以选择接受医疗机仆的治疗。
医疗机仆的金属手臂会在他们倒下时伸出,它们的机械声音会在他们痛苦时响起,而它们的药剂注射器,则会在他们濒临死亡时,将一剂救命药物推入他们的血管。
虽然医疗机仆的治疗肯定不如军医治疗来的好,但最起码可以把命保住。
这种特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