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一位学子道:“听说那几个魁善琴棋书画,还有人擅作诗词,今晚还要与我们一道比试。”
“几个吴国魁,就想将我们比下去,简直目中无人!”有人愤愤道。
李昭手拿纸扇摇了摇,朗声道:“许是他们吴国男人沉寂于温柔乡,找不到有本事的,比女人还不如,只能派女人过来了!”
一些学子听闻此言,不禁拍手嬉笑叫好。
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素来如此,即便是在言语上,也不能输了气势。
“谁说我吴国无好男儿?”
一道男子的声音从吴国楼船中传了出来。
待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一个身材修长、模样英俊的年轻男子飘然走了出来。
男子看向一众人,恭敬有礼道:“在下杨恒,听闻贵国长川县有办七夕文会,偶然经过此地,特来见识一番……非是我吴国无好男儿,只是他们不知晓此地文会罢了。”
有人道:“听闻阁下是天地秀才?”
杨恒微笑点头道:“杨某不才,三年前得入天地秀才之境,而今文气七尺有余……”
说罢,杨恒一挥袖,一身文气散溢出来,气达七尺,且带有一抹浅青之色。
见此,不少人皆是露出惊讶之色。
张勃脸色有些凝重,七尺泛青文气,这样的文气,比他的文气更盛一筹,对方是真有才学之辈。
当然,文会比试可不是以文气长短而论。
毕竟每个学子擅长的不同,有的学子文气短,但或许文章写得好,有的学子文气长,或许是精于书画。
若是仅以文气而论,那还需要开办什么文会。
这一次七夕文会,比试以作诗词为主,然后是书画乐数次之。
其实儒家一道,圣贤经典最为重要,诗词都算是小道。
不过七夕文会,只是文人雅会,供学子们交流的集会,没有办得过于正式。
让大家坐而论道,写什么文章策论,弄得跟考试一般,属实没有那个必要。
李昭小声嘀咕道:“有点扎手啊,此人定然有备而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勃正色道,“我们这么多学子,难不成还比不过他们几个人?”张勃不禁看向不远处的楼船,那是丰城县主所在的楼船。
不过楼船隔着一段距离就停了下来,似乎没有靠近的打算。
就在这时,有几辆车马从江边大道驶来。
马车停稳,有几个上了些年纪的人下车,慢悠悠上了楼船。
张勃道:“是县令,还有书院的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