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山的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
他发现其实这个年代的键盘虽然没有后来那么多里胡哨的客制化、轴体什么都区分。
但用起来意外的干脆。
噼里啪啦的键盘声。
许青山的双手编织出了一袭美妙的数学史画。
在写论文的时候。
许青山越发地察觉到了数学背后的历史逻辑。
这种如同成型世界秩序发展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能够更加深刻和清晰地记住这些演变的细节。
就仿佛.
他在看,在写,在想的时候。
他本人就已经穿越了时空,走到了那些为了学术纷争不休的年代。
那帮数学家用着古旧的书信,洋洋洒洒地抒发着自己对于新学说的推崇,对于旧学说的更替意见。
那些吵闹的声音,美丽的公式符号,让他沉沦。
许青山在正文里顺畅轻松地把自己的灵感和思路呈现出来。
他甚至都没有发现。
窗外的世界已经被月亮锁进了暗黑牢笼里。
狭小的厨房里冒着暖黄灯光,传出呲油的声响。
时间已经走到了晚上9点。
许青山长久以来坚持的长跑健身竟然在今天被这样的意外打断了。
“呼”
许青山看着自己洋洋洒洒写下来的几千字。
嗯,差强人意。
大家写过论文的都知道。
一篇论文的完整结构很是严谨。
抬头页「titlepage」需要包含题目、作者、单位和其他信息。
摘要和关键词「abstract和keywords」要清晰。
之后的正文,附表「tables」,附图「figures」图题「figurecaptions」,图例「lable」、图注「legends」、附录「coverletter」等等更是不能错乱。
参考文献更是折磨人的重中之重。
许青山要写的这篇古典概率论数学史的论文,正文的内容其实也算不上太多。
但真正需要让他时间的,就是弄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
特别是参考文献。
许青山觉得自己比较抽象,他是先写正文,再找文献的。
好在他记忆力好,有些有来历的话,他都能想起出处再哪,哪本书,哪份期刊资料。
而且,又好在数学史这种内容,所需要引用的参考文献也不算太多。
围绕着“数学观”、“古典概率论”、“概率论”、“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