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用忍受病痛折磨,也许只是往椅子上一坐,就离开了,晚年无灾无病。
《水浒传》中,鲁智深半夜听到钱塘江上潮信响,转身看到潮头,忽然大彻大悟,沐浴更衣后,就直接坐化圆寂了,这是古人死亡的最高境界。
“确实啊!”
慕公凌感慨。
这时,慕公凌又搓了搓手,道:“小姜啊,能不能写一幅字啊?”
“你想要什么字?”
“嗯……就来一首曹操的《龟虽寿》吧!方不方便?”
“也行!”
“小姜,我这就准备笔墨纸砚!”
于是,慕公凌在桌面上摊开一张宣纸,接着开始磨墨。
这宣纸不小,长一米,宽八十厘米。
姜宁站在桌子前,正要下笔,又忽然看向慕公凌问道:“这纸这么大,就写一首诗?”
慕公凌连忙问:“小姜你有什么看法?”
慕公凌还以为姜宁要多写点什么。
却听姜宁说:“这毛笔太小了,拿根大点毛笔来!”
“好!”
慕公凌没有想那么多,旋即拿了几根不同大小的毛笔过来放好。
姜宁拿了其中拇指大小的毛笔,沾了沾墨水。
随后便在宣纸的中上部分以浅墨画沧海,又在宣纸左下方以重墨画悬崖,悬崖则是直面沧海,悬崖右侧,也用浅墨画了沧海。
慕公凌一开始还不知道姜宁要做什么,可正要说话时,他却被姜宁的水墨画给镇住了。
只见这时宣纸上,沧海碧波万顷,惊涛骇浪,连接天际。
活了!
一水墨画,仿佛容纳了整个大海的既视感!
慕公凌虽说是写字的,但书法协会里面,也有一些老家伙会画画的。
而且书画书画,这是可以互通的,尤其他好歹钻研了几十年,看个画难道看不出水平?
“小姜,你还会画画啊?”
慕公凌震撼,心想姜宁这画工,大师莫不过如此?
这时,姜宁又用一根小毛笔在悬崖顶上画了一个观望沧海、负手而立、衣服长发随风而动的古人。
“画画倒是会一点,应该不至于贻笑大方吧?”
姜宁装了一下谦虚,说罢,已经画好了古人。
封顶技能,不过如此!
这时他换了一根小一点的毛笔,在宣纸右上角竖着从右往左,两句两句地写下《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幸甚至哉,歌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