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比如知名的四大数学顶刊。
新人跟编辑和审稿人反复拉扯,审核、修改、再审、再修……折腾个一、两年甚至几年都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夸张的。
如果照老薛的说法,有时候审稿人还会故意卡新人的稿子。
给出的审核意见各种暗示甚至有的直接可以说是明示,必须得在论文引用文献中加上审稿人的论文才能过审。
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避免他都需要跟华清、燕北谈导师问题了,论文都还没能发表,所以乔喻觉得必须得打好提前量。
老薛的意思是,他能在明年元旦之前把论文完成就ok了。
不过乔喻觉得如果他不用上课的话,或不定十月上旬就能完成初稿。这样把稿子交给老薛审核,再改一改,说不定十一月份就能投出去,容错时间就多了许多。
尤其是如果他能十月初就把论文完成的话,国庆的七天假期就能充分利用起来,跟老薛探讨数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乔喻认为写过一篇完整论文,相当于有了实操经验,就能有针对性的跟老薛展开讨论,自然收获也能更大。
作为一个崇尚知识应该付费的人,有人竟然愿意为他提供完全免费且优质的学习资源,必须得好好把握。
第二天正常上学,乔喻正考虑着什么时候去找张校长,谈谈干脆允许他回家自学的事情,刚上完早读,班主任唐老师先找上了他。
“乔喻,张校长刚才打电话来,让你去校长办公室一趟。”
“哦,谢谢,唐老师。”
“嗯,你赶紧过去吧。”
……
“报告,张校长。”
“呦,乔喻啊,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快进来。我好像很久没听人喊过报告了,以后来我这儿不用喊了。”
看到乔喻走进办公室,张铁军笑着打趣了句,下意识的想起他以前在星城六中当老师的时光。
那个时候的孩子也跟乔喻现在一样,找老师的时候会在办公室门前会老老实实喊声报告。
这让张铁军对初中部某些老师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看吧,乔喻虽然在初三最差的班级呆了一年多,但该有的礼貌还是有的。这说明老师们对于教育本质的理念理解还是很透彻的。
毕竟张铁军一直认为,教学成绩不好,原因可以很多,可以继续学习进步。但如果一个老师连人都教不好,这样的老师就真没必要在教学一线工作了。
“好的,张校长,您找我什么事儿啊?关于昨天奥赛的?”
“嗯,你奥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