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队短时间没什么有效进展,金哲又将目光放在父皇曾说过一项技术上。
坎儿井!
这是一种适用于少雨地界,正好酒泉附近正是这一地貌。
只不过,金哲并不具备相关知识。
于是,金哲就请教华歆这方面的知识。
可华歆作为古人哪懂什么叫坎儿井,他无奈地说道:“殿下,您提及的坎儿井,在我所知的古代典籍中并无直接记载此名,但依您所述,它似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源进行灌溉的系统,这在古老的农耕文明中,确有类似的智慧体现,比如我们中原地区的井渠之法,或是西域一些地区利用地形开挖暗渠引水灌溉的技艺。虽名称不同,其核心却在于巧妙利用自然,克服干旱。”
金哲闻言,心中略感失望却也不失希望,他意识到,或许可以通过融合古今智慧,创造出适合酒泉地区的独特灌溉系统。于是,他决定进一步探索,不仅限于向华歆请教,更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地,寻找可能了解此类技术的工匠或智者,同时,他也命人搜集一切与地下水利用、地形改造相关的古籍资料,试图从中汲取灵感。
在此期间,金哲自己也沉下心来,研读水利、地理方面的书籍,试图自学成才,他明白,这项技术若能成功实施,将对解决酒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缓解民生困苦,更能为他的治国理念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哲的视野逐渐开阔,他开始构思一个宏大的计划,不仅要挖掘坎儿井,还要结合管理手段,建立一套高效的水资源分配与监控系统,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不断学习、实践与创新,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完美融合。
华歆作为金哲首席谋士自然要参与其中,不断给出意见和建议:“殿下,您所构想的这一水利体系,实乃前无古人之壮举。我建议,我们首先应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实际需求与现状,确保我们的计划能够真正惠及每一户人家。同时,可派遣专员前往中原及江南等地考察先进的水利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其菁华,去其糟粕,以适应我们西北的特殊环境。
再者,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水资源的使用权与保护责任,既能防止滥用水源,又能激发民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此外,还需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无论是水利工程师还是管理人员,都是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不可或缺的力量。
最后,殿下不妨考虑引入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对节水成效显著的地区或个人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全社会的节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