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朝会上言之有物,令人信服。”
金临听得如痴如醉,不住点头,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将周瑜的建议付诸实践。待周瑜言罢,金临起身,深深一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太尉一番话,胜读十年书。金临定当铭记于心,勤勉践行,不负太尉厚望。”
周瑜含笑回礼,目送金临离去,心中松了口气。
其实,他所说全是套话,烂大街了都,金临能够听进去实属罕见。
周瑜转身回到书房,案头的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他深知,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在于言辞的华丽,更在于行动的果敢与坚持。于是,他提笔疾书,开始起草一份详尽的计划书,旨在帮助金临在实际政务中逐步落实那些“套话”背后的深刻内涵。
这份计划书涵盖了从民生改善到军事布防,从外交策略到内政改革等多个方面,每一步都力求具体可行,既不失高远理想,又紧贴现实土壤。周瑜明白,要让金临真正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者,仅凭口头教诲远远不够,必须辅以实践指导和适时的扶持。
与此同时,周瑜也开始暗中物色几位忠诚且有能力的幕僚,打算将他们推荐给金临,作为其在政治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个团队的力量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数日之后,当金临再次登门求教时,周瑜将这份沉甸甸的计划书以及精心挑选的幕僚名单交到了他的手中。金临接过,翻阅之下,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自我成长的渴望。
“太尉,此恩此情,金临永生难忘。请允许我按照这份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我们的理想。”金临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身影。
周瑜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只要金临能够保持这份初心与决心,未来的路,无论多么崎岖,都将被他一一征服。而自己,作为引路人,也将继续默默守护,直到看到那片由他亲手点燃的希望之火,照亮整个国家的天空。
这件事很快被皇帝金茂知晓,周瑜被诏进宫中询问。
“太尉可是要战队大皇子?”金茂作为皇帝十分反感大臣们提前站队,只是没想到第一个人竟然会是周瑜。周瑜微微躬身,目光诚挚而坚定:“陛下,微臣心中唯有国家社稷,无个人党派之私。金临皇子天资聪颖,勤勉好学,确有担当大任之潜力,但微臣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我新汉的繁荣稳定。若他日哪位皇子能展现出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