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以兵三万列为方阵,又将突骑万匹分置左右。
袁绍命大将麴义领精兵八百大戟士,强驽千张为前锋。
公孙瓒轻视麴义兵少,直接放骑兵冲击。
麴义命令士兵伏于盾下,等敌军将至,强弩齐发,令骑兵阵型大乱,再令八百大戟士收割。
公孙瓒骑军大败,溃逃。
袁绍一声令下,全军突击。
曹操、张杨、于夫罗各率部曲追杀,颜良文丑也不甘示弱,阵斩公孙瓒大将严纲,斩下首级三千余。
袁绍军乘势追至界桥。
再战。
再一次大破之,攻破公孙瓒大营。
公孙瓒大败,只得引军而回。
当年十月,公孙瓒整军再攻袁绍,两军大战于龙凑(今山东德州东北),公孙军又被绍击败。
公孙瓒接连挫,实力大为削弱,退回幽州(今北京西南),无力再发动进攻。
这回换作袁绍名声大噪,冀州的墙头草们纷纷拜倒在袁绍的裤腿下。
事情到这里却还没结束。
随着冬季到来,南匈奴于罗夫始终没能在袁绍这里得到急需过冬的物资,决定挟持张杨反叛。
要说袁绍也是冤枉,再给他一年的时间,肯定能养的起这一万多南匈奴。
但是一年的大战打下来,冀州哪还有余粮养南匈奴过冬?
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
再加上袁绍及其手下人生活奢靡,不节制,冀州各族上贡的钱粮,只够挥霍。
至于南匈奴,爱留就留,不爱留就滚!
别看南匈奴一万多人,在袁绍眼中还真不当回事。
要不是创业早期,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胜算,袁绍都懒得用。
南匈奴可不是北匈奴可比,被大汉圈养了几百年,这些游牧民族早就进化地跟汉民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南匈奴一直以畜牧业为主,不会种地。
因此,过冬是个大难题。
于罗夫多次请求,都没有得到回应,便知道袁绍的意思。
果断挟持张杨跑路。
说是挟持,其实张杨也不想再呆在袁绍麾下,实在太难受了。
可接下来跑去哪,就成了个大难题。
南方倒是不错,霸主金茂即将据有四州之地,到时候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
称一声霸主不为过。
可惜,太远了。
而且南匈奴不会跑江南去,水土不服。
“要不去司隶吧?”
张杨提议道:“我的好兄弟吕布已获封温侯,相信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