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牢记正事,问朱儁道:“我听说您跟扬州牧有师徒之实,确有其事耶?”
朱儁苦笑道:“非也,我只是与其共事过一段时日,并赠予一本自编的兵书。”
“原来是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王允夸一句,又问道:“那太尉可有以身报国之意?”
这种问题肯定要正面回答!
朱儁肃容道:“此乃我平生志愿!”
其实放屁!
朱儁要是真不怕死,也就不会来王允这里。
在场三人心知肚明,并不拆穿。
王允更是起身行正规揖礼道:“太尉大义!”
又是一通商业互吹后。
朱儁忍不住问道:“司徒可有教我?”
王允为难道:“倒是有一条拙计。”
“罢了,不足挂齿。”
越是这么说,朱儁就越是焦急,道:“您就说吧!”
“不管是什么的计策,您先说出来,凭借司隶校尉的智慧和我的经验,总能找出一条正确的路来!”
王允“恍然大悟”,又拜道:“太尉大义!”
又是一通商业互吹。
王允才说道:“扬州牧名为清君侧,实则与董太师行径无异!”
“大汉江山不论落在任何一人手中,结局都不会好。”
“因此,我就在想,是否能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仁义之士,出洛阳招募义兵勤王?”
此时此刻,王允跟黄琬同时望向朱儁。
这个人选不用说就是朱儁!
但朱儁也有自己的考量,能在洛阳当太尉,为什么要跑外面去当武将?
这可是武将终极职业之一!
跟大将军那种实权职务不同,东汉末的太尉更像一个虚职,叠加名望用的。
再加上汉灵帝那么一折腾,太尉值钱,却不再具备早先的威望。
但这都不是问题!
朱儁出身自偏远地区扬州,能当上太尉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就这么让朱儁放弃,实在难以接受。
因为外出招义兵,肯定会触怒董卓,再无缓和余地。
那踏马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还不如在洛阳等死,至少死前还是太尉,死后也能光宗耀祖。
干嘛要做费力不讨好之事?
因此,朱儁瞬间退缩,也不接话。
王允心中鄙夷,刚刚说话的时候,口号倒是喊得响亮,事到临头就退缩。
废物!
于是,王允拿眼光打向黄琬,那意思仿佛在说:“你要是不管,我也不管了,大家自生自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