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后,金茂立即召见荀攸,将事情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遍。
“公达,我本意不再直接参与洛阳之战,让孙坚全权代理。”
“如今周公瑾在益州巴郡打开局面,双线作战,对我军不利。”
金茂指着十三州堪舆图道:“洛阳那三万册图书,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手段来获取,可益州却必须要打过这一仗才行!”
“刘表我能容忍,但刘焉不是什么好鸟,我欲除之而后快!”
荀攸沉默良久,才从袖子里拿出一卷竹筒,上面有红蜡封口。
“主公若是有军略上的疑问,我尚有余力,可您现在说的这些,实在是难为我了。”
荀攸递上竹筒道:“这是我叔父荀彧的交代,他让我在犹豫不定时,将这封信交给主公。”
金茂好奇地接过竹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一封纸质的书信。
展开书信,仔细阅读。
荀彧倒没有料事如神,连今天这个局面都料到,而是结合全国局势,做出一些推断和建议。
其中就有一番话,解释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希望金茂能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战争。
而不是像孙坚一样,埋头苦干,见谁干谁,那样毫无意义。
这番话,无疑给了金茂巨大的启发,但还不够!
“来人!”
“去建业县,把荀彧给我叫到跟前来!”
既然谋士们都这么聪明,他还废那功夫去绞尽脑汁干嘛,直接问不就好了。
“公达,你来帮我看看,我是坐享其成,等孙坚给我打下洛阳呢,还是派一只偏师,饶过主战场,直取洛阳?”
荀彧要过来至少也得十几天时间,金茂不准备干等,想要做点事。
荀攸对此早有腹稿:“禀主公,从军事上来看,董卓不败,您不可能饶过董卓去往洛阳。”
金茂皱眉问道:“只能正面击败董卓?”
荀攸点头道:“军事上来说,就是这样!”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击败董卓?”
荀攸作揖道:“稳扎稳打。”
“没有奇谋?”
荀攸再次拜道:“主公有这个实力,何必要去冒险?”
“奇正相倚,奇计就是用得少,才算得上是奇计,作战方面的经验,主公应当比我丰富才是。”
金茂笑着点了点荀攸道:“公达,何时学会了拍马屁?”
荀攸认真道:“您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志才相处久了,就学会了。”
金茂摸着下巴,在荀攸这番话中,似乎听出了别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