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力的检验,更是为国效力、实现抱负的绝佳机会。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朝廷特地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老臣与学识渊博的学者组成的监考团,从命题到阅卷,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细致,力求选拔出真正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士子们的信心,也赢得了民间的广泛赞誉。
金茂深知,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在筹备考核之余,他还着手规划了一系列后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术研究、加强官员在职培训等,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大汉的持续繁荣提供不竭的动力。
随着考核之日的临近,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与期待之中。金茂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他知道,这场人才盛会,不仅是大汉的一次重要抉择,更是开启国家新篇章的钥匙。而他,将与所有臣子、士子一道,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大汉新的辉煌篇章。
次日。
大朝会将议定的消息公布天下。
四位皇子一同上朝。
大皇子金临对宛城城势在必行。二皇子金兵则对长安城极具信心。
三皇子金窦无心出仕。
四皇子金临静观其变。
皇帝金茂端坐在大殿之上,看着四个儿子问道:“你们可有异议?”
三皇子金窦率先出列道:“父皇,儿臣无意争夺太子之位,是否可以放弃选择?”
金茂凝视着金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缓缓道:“窦儿,你心向学问,不愿涉足朝堂纷争,此心可嘉。但身为皇子,亦有为国分忧之责。虽不争太子之位,你仍需选择一城,以展你之才,为朕,为大汉尽一份力。”
大皇子金临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对宛城之胜券在握,定能以此地为根基,为大汉开疆拓土,彰显我皇室威严。”
二皇子金兵不甘示弱,沉声道:“父皇,长安乃古都之心,文化深厚,儿臣愿以此地为舞台,推行新政,让大汉再现盛世景象。”
四皇子金临则显得更为沉稳,他轻声说道:“父皇,儿臣虽未表态,但心中已有计较。儿臣认为,无论哪城,关键在于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儿臣愿随父皇之意,择一城而治,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金茂听后,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四位皇子各有千秋,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前程,更牵涉到大汉未来的走向。于是,他缓缓开口:“你们所言皆有道理,但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