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我军死伤过半,军心已跌落谷底。”
“肃以为,这般局面下,强弱之势已然逆转,我们确实已无力与刘备再战。”
“主公,不如趁着刘备尚未来攻,即刻率军撤回柴桑吧。”
“待我们休养士卒,重整旗鼓,再从长计议不迟。”
鲁肃郑色一拱手,劝说孙策退兵。
诸将皆是暗暗点头,却没人敢出言附合,都是偷偷的瞄向孙策。
“咳咳。”
周瑜也轻咳几声,出言说道:
“我江东户口百万,折损这两万兵马,倒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只是现下士气受挫,军中奸细又未能查明,此时确实不宜再战。”
“伯符,我也以为不如先撤回柴桑,待肃清内奸,从江东再增调兵马后,我们再攻江夏不迟。”
周瑜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忍辱负重选择退兵。
孙策虽霸道狂傲,却并非不知进退的匹夫,仗打到了这份上,又岂会不知大势已去。
只是,退兵也需要一个台阶,要退得有面子才行。
鲁肃和周瑜的话,则等于给他搭了一个台阶。
“就依尔等所请,暂且退兵回柴桑吧!”
“吾就让大耳贼窃占荆州几日,待吾从江东增调了兵马战船,必会再入荆州,与大耳贼决一死战!”
孙策终究还是选择了退兵。
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
于是当天晚上,孙策便率两万残兵败将,分从水陆向柴桑方向疾退而去。
翌日,樊口水营,已是人去楼空,一片狼藉。
黄昏时分,刘军战船渡江,兵不血刃进占樊口。
残阳西斜之时,刘备也乘船过江,登上了樊口敌营。
“孙策虽败走柴桑,但必不甘心荆州就此为主公所得,早晚必会调集人马,再犯我荆州。”
“我们不能给他恢复元气的机会,待主公安抚过民心,州郡要害皆委派了可靠的贤能之士执掌后,当尽快挥师东进,先取柴桑再下江东!”
“这便叫趁敌病,要敌命。”
萧方陪着老刘一路上岸,口中边为老刘谋划着攻取江东的方略。
刘备深以为然,当即便叫萧方再列一份名录,举荐江夏郡与荆南四郡的贤能之士,尽皆量才录用,委以重任。
“启禀主公,有一年轻文士从下游而来,声称与主公有一面之缘,有机密之事,想要单独拜见主公。”
正商议之时,忽有亲卫来报。
年轻文士,从下游而来,还有一面之缘?
刘备心生狐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