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湘恰恰就输在谨慎上了。
比如说蓝军突击集群过来的途中,红军曾多次试图切断通讯,试图对蓝军进行干扰,可惜都未曾奏效。
如果把陈钧换成是当时的刘湘,那么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取对面指挥官的资料。
尽可能的去了解对方。
开什么玩笑。
陈钧大四时就跟着信息部队的老领导,听了九个月的课。
对于电子对抗,通讯反干扰这些都是门清。
而这么明显的信息,刘湘居然忽略了,试图用通讯手段打击蓝军?
陈钧自己可能不会操作,但是对于这种理论上的实践,那可是能甩其他指挥官几条街。
雏鹰培养计划,难道是开玩笑的?
更何况,陈钧出身自龙牙,你跟他玩斩首游戏,这特么不是纯纯寿星佬上吊,嫌自己命长了?
说实话。
当时陈钧看到红军无差别炮击突击箭头,连他们自己人都炸的时候,他还真有点期待这次的对手能玩出不一样的样。
好让他也见识见识,开开眼。
毕竟,手段这么狠,反正以目前的陈钧自认是做不到的。
结果突围后就开启了斩首,瞬间让陈钧没了兴致。
至于为啥他没调整蓝军的战略部署。
这个不用问,甭管红军有什么动作,装甲突击链既然已经形成,就不可能轻易变化。
若是因为敌军的突围就变化阵型,那还突击个毛线啊,只会将颓势主动揽到自己怀里。
陈钧作为一个见识过后世信息化作战的突击队战士,又学习过信息化大兵团作战。
不说是对信息化特别了解吧,但至少他对于能够发动信息作战的电子连,极为重视。
所以,在开战之初。
整个179旅的指挥链,自始至终都处在反信息化侦查模式。
他当时从天微微亮,一直坐到下午,反复在脑海里面推演整个作战细节,那可不是瞎几把推演的。这个反信息化侦查模式,其实很好理解,陈钧自己的指挥车就是,他全程不怎么开口,在敌方破译的电磁通讯中,他这里就是一个盲点。
再解释的简单点。
比如整个179旅重要指挥节点,就是旅,营,连,排,节点有很多。
只需要拆掉他们的通讯电台,更换频道,让各指挥车组所发出的通讯命令,频率和普通分队的指挥坦一样。
那也就是说,营长的下达命令的频率和军士长一样。
当然,现实中营长也不可能光说话,要是每分钟叽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