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
毕竟编制小,牵扯面就小的多。
可试点旅不一样啊,光是东部战区这次军部就计划成立两个试点旅,旅级单位牵动着几千上万人的抽调。
一场会议,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敲定下来,只是开个头,透露出上面的决心罢了。
动旅级试点,那必然就要动师级单位。
真正的合成化部队,从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个理论就已经出现在军部提案上,奈何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的情况无法推行。
只能一点点的积攒经验。
合成化的观念出现的早,那师改旅观念同样不是2016年,军部才有这种想法啊。
其实早在1988年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没打算扩大到全军的范围。
一直到1998年,部队里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各基层单位微机装备变多,也就是电脑。
第二,当时经济也逐渐富裕起来,摩托化水平随之水涨船高,单位行军打仗不需要全凭双腿走路,汽车,装甲运兵车开始大范围配置。
最差的也有小摩托车可以坐。
有了这个基础,师改旅才算是又往前迈了几步。
就比如历山军区第20集团军下辖的58,60两个师团一级的编制被撤销。
精编成旅。
要求作战时只有旅,营,连三个指挥层,机步旅分散在驻地,不再集中。
那次的改动,也直接导致20集团军,人数少了一半。
别的不论。
光是看看合成旅成立,那就必然要牵扯后续的师改旅大范围推动,这个阻力是目前的陈钧,甚至现在的陶军明都不能完全理解。
因为师改旅,伴随的必然是裁军。
在这个大前提下,179旅就跟当初一营成为试点时一样,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要保证这些方面,那就要保证179旅所在的区域附近,所有的基建,交通,通讯建设,包括军用电缆等等都要做到位。
保证部队的集结和分散都要快得多,快到拿到会议上,能够让上面有足够的理由去动那些师级单位。
几位首长,就是在为179旅的试点开始,进行细致,且全面的分析。
这是不能忽视的关键。
上面想动这些单位,一直从1988年观念提出来,到目前2016年,近三十年的光景都没彻底推行。
其中缘由,除了跟经济有关之外。
还因为这里面牵扯了太多的利益,比如权利重新分配,荣誉撤销,装备分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