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汇报,也没耐心听郅都说这些又臭又长的老生常谈。
这二来,也是因为雁门郡的特殊性,使得郅都这个郡太守,实际上却是个边关守将的性质。
说到雁门郡,就不得不提到雁门关。
雁门关的位置,大致在后世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从关塞接连长城的角度上来看,也可以说雁门关,同样属于长城防线的重要关隘、节点。
在后世,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华夏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且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要想数百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幅加强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在草原骑战的战斗力。
而后,赵武灵王掌控下的赵国将士,便几乎是连战连捷。
对于北部边境的游牧部族,有了赵武灵王之后的赵国,也表现的无比强硬。
——林胡人打来,干他!
——楼烦人打来,赶他!
如是多年,赵国的边境实控线越来越靠北,赵国在再这片新服之地上,设立了云中、雁门、代三郡。
而后,名将李牧奉令助手雁门,以防备北蛮匈奴。
在驻守雁门期间,李牧曾根据现实情况,针对赵国北方边境防御情况,而做出了极为准确的判断。
李牧上疏表奏赵王: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尤其是为了让匈奴人,也常常辛苦收获被人摘走桃子的愤怒,就应该主动出击接战。
这一战的目的,是为了让匈奴人未来几年都无法通过畜牧、游牧,又或是和商贾交易,来换到任何东西!
更夸张的是,李牧成功了。
虽然没人知道那场战争,是如何开始、如何进行、何时结束的,却也终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破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就这寥寥两句话,便足以说明李牧为什么是名将,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割据政权面对外族,就基本已经是当野怪、boss刷,而不是纯粹为了升级。
在后世,人们称李牧为军事战略奇才,并在雁门关附近建有一寺,曰:靖边寺。
其存在的意义,便是纪念李牧戍边保民的累累战绩。
后来,始皇嬴政一统六国,李牧的功绩也和赵国王廷的尊严一起,被始皇嬴政暂时埋在了故六国的废墟之下。
秦时,天下一统,海内升平。
于是,始皇嬴政派遣大将军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