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放心吧,有我在呢,不用担心。”
“上一次朝会上处置司空种拂时你不是做的很好嘛。”
“现在那些大臣们已经有很多人都认同了你。”
“接下来只要安心做好登基大典的准备,你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女帝了。”
苏曜的话并非什么讽刺。
原来,上次处置司空种拂,乃是两人一唱一和的表演。
受过后世良好基础教育的苏曜很清楚,改革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阻力。
女主临朝也就罢了,公主直接登基,这可以说是在挑战当时士人的价值观。
而苏曜提出的废三公九卿制,改设三省六部,以及设立科举考试等举措,更是直接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一旦文武百官全部联合,他们固然没有刀枪可以反对苏曜,但是罢官罢朝,搞起非暴力不合作等方式绝对足以给这个仍处于混乱中的东汉朝廷中央以致命一击。
即便是后世,强如明清的专制帝王,也不敢站到所有官员的对立面去。
而如今这世家大族把持地方人力和经济基础的东汉末年,最好的处理方式其实还真就是学习曹操烧信的故事那样,对这些捣乱的世家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得过且过的过去。
不过,苏曜显然不想那般让步,那么如何同时推进两件令百官难忍的决议就是他接下来面临的头等大事。
在与贾诩、荀彧、钟繇和卢植、王允等人商议过后,他们的计策便是如之前那样,引蛇出洞,逼出幕后最顽固的反对派后,苏曜再与公主唱一出双簧。
没错,王允早就站在了苏曜这一边。
起家于并州太原,早与王家建立密切联系的苏曜怎么可能拉不来王允的支持?
而通过尚书令王允,他们泄露改革方案,逼的司空种拂狗急跳墙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最后,苏曜在朝堂上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威逼群臣的架势,紧接着在众人相持不下后,监国公主亲自出面,劝说苏曜一瞬间就拉来了群臣们大量的好感与支持。
在那场朝会后,荣升御史大夫的王允在家中坐东,答谢百官推举时当众夸赞公主道:
“大将军刚愎专断,残暴酷烈,而万年公主则宅心仁厚,能体恤民情。”
“她此番能劝住大将军,真乃天下之福,大汉之幸啊!”
在那酒宴上,群臣百官们想到苏曜那盛气凌人的一幕,是又气又怕,如今见万年公主能调和矛盾,顿时对她大为改观,纷纷跟着附和。
“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