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埕走了没惊动任何人,毕竟皇帝现在也没空去关注一个小质子的行踪,他正在对各地越来越严重的灾情急得焦头烂额。
各地的消息一直催来催去,催的人心发慌,皇帝看到银两一批一批地送出去却没有传回来任何好消息,就把几个大臣骂成了狗,恰巧这时候驻扎在邻国的将士突然传来消息,邻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联合了另一个国家,现如今正努力反抗把人赶出自己的地界,皇帝气得脑袋疼了好几天,最终还是下令让士兵先稳住,不能把城池让出去。
就这样又磨了一年,也是魏埕走的第一年,灾情持续没好转,国家还依旧和邻国对峙着争夺城池,在这种让人左右都顾不及的情况下,皇帝过了这么久还不放弃邻国的那个土地先去安定国家,这件事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然后坊间突然传出了一个消息:都是因为当今天子做事不当,才会惹怒老天降下灾祸惩罚人们。
皇帝听到这些传言气得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总觉得是那几个文官放出去诋毁他的消息,怒冲冲的把几个看不顺眼的大臣给打压了一顿。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逆鳞而上,因为在一个人不安的时候你不鼓励对方,而是强硬的说他做的都是错的,说自己是对的,那肯定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服他,不尊重他,如果他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就更不愿听你的屁话了反而还会怀疑你居心不良,而皇帝就是这种人。
魏埕走的第二年,天灾人怨,所有大臣都劝皇帝别意气用事,还来求了他这个太子一起去劝皇帝,可惜没卵用。
魏埕走的第三年,几个大臣见劝解无望,有几人纷纷告老还乡,皇帝觉得这些大臣如今提出请辞是在打他的脸,连挽留都没有,楚韫也在同时辞职了,方敛璃想着楚桦跟他爹离京后可能会碰到魏埕吧。
魏埕走的第四年,还有些顽固的不愿放弃天下的大臣,纷纷请求方敛璃去逼宫……方敛璃觉得自己脖子有些疼,他做不来这种事啊,而且他还要等魏埕来当皇帝呢。
魏埕走的第五年,听说有些百姓起义了,从中州发起的,皇帝这时候终于有些惶恐了,派人去镇压,起义军非但没被剿灭,还迅速茁壮了起来,有人说起义军可能很早就有了,如今发展壮大之后才露出苗头,也是防止被朝廷消灭掉。
魏埕走的第六年,起义军占据了国家的半壁江山,这时干旱蝗灾终□□速退去,有人说,起义军的首领是上天选定的天子,所以才会收回了灾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